“单条胭脂鱼鱼苗规格在5~8公分,重约3.5克。这次放流鱼苗总重为225.8公斤,合计超6.45万尾……”当天早晨7点,市农业农村局纪检、水产、渔政等多部门工作人员齐聚本次增殖放流中标企业仪征市水世界农业生态园作业区,全程见证抽样、称重、打包、运输、放流过程。
“我们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科学制订了全年放流苗种的品种和数量,除本次放流胭脂鱼鱼苗以外,今年还将陆续放流细鳞鲴、青鱼、草鱼、中华绒螯蟹等品种。” 市农业农村局渔政监督管理处处长李才胜介绍,长江流域禁捕退捕工作涉及长江干流扬州段76公里、8个水生生物保护区,涉及全市6个县(市、区)和2个功能区。多年来,我市持续深入开展长江流域禁捕退捕,常态化组织长江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有效地保护了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
胭脂鱼幼鱼
“胭脂鱼幼鱼和成鱼活动区域有所不同,前者经常群集在水流相对稳定的乱石之间或水的上层,游动速度也不快。后者则喜欢在水的中下层活动,游动速度快。每年性腺接近成熟的胭脂鱼亲鱼在2月中旬向上游进发,到急流中产卵繁殖;秋季退水时期,又回到长江干流内过冬。”市农业农村局渔业处专家介绍。
记者了解到,《扬州市渔业资源保护管理办法》于2020年12月31日经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后出台,成为全省长江流域禁渔后首个设区市地方渔业立法。近年来,我市共落实专项资金14亿元专门用于退捕禁捕工作。列入部、省考核的2031艘渔船、3974名渔民全部退捕,完成率、拆解处置率、参保率、劳动年龄内就业率均达100%,农业农村部曾向全国推广介绍长江大保护“扬州经验”。
李才胜说,长江禁捕工作开展以来,长江扬州段共观测到江豚累计出水1200多头次,发现江豚“母子豚”次数多达51次;与 2020年相比,鱼类资源密度明显增加,长江江豚种群数量增加,长江刀鲚规格增大、数量增多,渔业资源量增幅达9.62%。
玻璃缸内的胭脂鱼。由仪征市水世界农业生态园提供
相关链接
胭脂鱼是亚口鱼科在亚洲大陆分布的唯一单型属种,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胭脂鱼已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易危级物种。主要分布于长江,以长江上游数量为多,其长江产卵场在上游金沙江、岷江、嘉陵江等地。葛洲坝、三峡大坝截流后,中下游亲鱼已不能上溯到上游产卵场产卵。坝下江段虽发现繁殖群体,但产卵场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加上捕捞过度,因而自然野生群体数量下降趋势明显,保护胭脂鱼种质资源已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