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间菇房内有两层菇床,上面铺满厚厚的黑色草炭土,一朵朵蘑菇长出圆圆的脑袋,工人忙着采摘放入篮中,这是江都区大桥镇蘑菇种植基地的生产场景。这座基地共有近百间菇房,每年有600万吨蘑菇和蘑菇制品发往海内外。“这些蘑菇不但热销国内餐饮市场,而且被日韩等海外市场高端连锁餐饮品牌选用。”基地负责人介绍,由于产品供不应求,目前正在筹建新种植基地。
工人采摘欧洲白菇。 庄文斌 摄
这里种植的蘑菇品种优良,分别为来自北美的褐色牛排菇和来自欧洲的白菇。牛排菇鲜香浓郁、饱满多汁,被誉为“素牛排”;欧洲白菇蛋白质含量高。
洋蘑菇远渡重洋来到扬州乡镇,基地做了很多功课。蘑菇从菌种长成菌蕾,需要基料营养。基地根据洋蘑菇生长特性,精选国内优质秸秆添加辅料并在当地进行两次发酵制作出基料。基料进入大桥镇“新家”前,工人用高温蒸汽对菇房进行消毒,避免菌种受感染。菌种长出菌蕾后,基地又运来营养成分高的草炭土。
洋蘑菇原生环境的气候特点与大桥镇有较大差异。为让洋蘑菇在异乡有故乡的生长环境,基地引进荷兰先进的智能设备系统,对菇房进行温度、湿度和空气成分的调整。这套系统有多个传感器,不但能感知菇床上基料、草炭土和温度、湿度,还能将菇房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成分数据传至系统。系统根据蘑菇不同生产阶段的特点,通过送风调节菇房内空气。
基地落户大桥镇以来,提供了80多个蘑菇采摘岗位,不但为本地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而且吸引了一批外地农民前来打工。在菇房内,今年50岁的李国林和爱人正在采摘蘑菇。他们来自云南,每人每月有6000元以上的工资收入。李国林说:“在这里采摘蘑菇收入一点不比在工厂打工差。”